為貫徹“責信育人,成就美好”的教育理念,在學校領導、政教處和年級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中心以“聚焦班會”的形式,開展責信德育系列主題班會活動。繼高一(11)班汪慧老師聚焦國家責任擔當進行主題班會案例展示后,高一(2)班翟雅婷老師接力聚焦自我責任擔當進行班會子課題設計。
11月8日下午3時,武漢市實驗學校高一(2)班全體同學在班主任翟雅婷老師的引領下,在學校錄播室開展了以《少年何妨夢摘星,矢志篤行立芳華》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學校黨委書記程磊,班主任發展中心核心成員及青年班主任代表、各班學生代表觀摩了本次班會。
環節一:認識理想,挖掘理想的內涵
班會開場的互動環節,多位同學熱情積極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在現場氛圍活躍之際,翟老師導入袁隆平院士的夢想(視頻素材),幫助同學們認識“目標”和“理想”的關系,拓展同學們對理想的認知深度。
通過引導,同學們認識到理想應該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是個人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有了遠大、崇高的理想,奮斗才有目標,青春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
環節二:話劇表演:《理想路遠,堅持很酷》(原創劇本)
由同學們原創設計、翟老師編輯潤色的話劇將班會推上了高潮。話劇主要包含三個主要場景:學生時代的課間討論個人理想;十年后的同學會再理解個人理想;同學會后的個人成長,對理想的重新認識與追求。
課間談理想,體現了中學生的理想具有形象具體、與興趣愛好相聯系、不穩定等特點,同時為后期同學們的改變埋下了伏筆。
十年后的聚會,同學們對理想不同的認識及實踐產生了戲劇性的效果。通過自己篤行不怠而實現夢想的同學激發了其他人重新拾取理想的熱情,大家開始尋求積極改變的方式。
最后的個人劇場,展現了同學們的變化與成長。扮演教師的陳子墨同學作為話劇“主角”,帶動話劇節奏發展,讓同學們體會到堅持理想并實現理想的快樂。同時,同學們也體會到理想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沒能實現,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放棄自己的追求。相反,我們應該接受現實,繼續努力,尋找其他的機會和途徑,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環節三:朗誦:《夢》(原創詩歌對誦)
詩歌將歷史作為“夢境”緩緩展開,以史為鑒、以史明理、以史增信,帶領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為了革命理想信念,開始了前赴后繼,為共產主義信仰、為救國救民拋灑熱血的征程。新時代中國青年需將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心中深深扎根,自覺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以實際行動擔當起這一代青年的歷史重任。
詩歌部分內容摘錄:
男:我們?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我能寫出什么呢?
女:星火燎原,哪怕只是寸縷微芒。理想,將會在你清晨的讀書和深夜的挑燈中顯現;在日夜堅守中可感可及;在努力奮斗中出彩閃光;在不舍寸功中開花結果。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理想。
男:我明白了,心中有光,腳下有路,理想終將綻放。我們生于盛世,長于盛世,未來的盛世更將由我們譜寫。
環節四:追尋理想,以堅持實踐顯青春擔當
在班會的尾聲,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和翟老師的總結,同學們認識到理想具備超越性、實踐性、時代性的特點。理想比階段目標更遠大,在實踐中產生,在堅持奮斗中實現。新時代中國青年在疫情防控一線披甲出征,在奧運競技賽場奮勇爭先,在保衛祖國哨位威武守護,均展現出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苦、不畏難的青春擔當。我們要走在時代前列,矢志篤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先鋒力量。
班會結束后,程磊書記及觀摩教師對此次班會進行了點評,席間的討論同樣精彩紛呈。老師們從班會主題、思維深度、課堂氛圍、舞臺效果、細節處理等多個角度各抒己見,旨在加強教師間的相互學習,進一步提升學校責信班級建設水平,提高班主任育人工作的實效性、科學性及藝術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殷切寄語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武漢市實驗學校堅持立德樹人、責信育人,培育全面發展、堪當重任時代新人。大力推進德育品牌建設,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強化學生責任擔當意識。
文字:翟雅婷
圖片:楊崢、呂晶、萬康怡
校對:馬俊
審核:紀先發